山西省应县第四中学
04

04

03

03

02

02

01

01

新闻资讯

联系方式

山西省应县第四中学

地 址:朔州市应县塔林公园东侧

邮 编:037600

电 话:0349-5064759

传 真:0349-5028734

邮 箱:DTHCP8@163.com

网 址:www.szyxsz.cn

资讯详情

语文教学中的观察训练

  • 分类:教师论坛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3-05-04 1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语文教学中的观察训练

【概要描述】

  • 分类:教师论坛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3-05-04 10:00
  • 访问量:
详情

 

语文教学中的观察训练

高一语文组  常全文

作文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作文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而又十分艰巨的课题。要使学生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必须让他们学会并善于观察;语文教师也只有在观察训练上下功夫,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一、观察的对象、目的与表达

观察对象,分为人、事、物、景。人的观察有外貌、语言、行动、心理;事有六要素;物有自然物与建筑加工物;景又分静景、动景。人、事的观察为培养记叙、描写能力服务;景、物的观察为培养描写、说明能力服务;而纳入情感与评价,又是抒情与议论。好的记叙类文章,需要综合运用表达方式;好的议论类文章又需要概括的事例;好的记叙类、议论类散文,又需要综合表达。而表达方式与表达能力中,记叙、描写是基础,要指导学生首先多作单项观察能力练习,多写记叙、描写的片段练笔或日记。这样既训练了各种表达方式,又培养了各种表达能力。

观察的对象、目的与表达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1.按对象确定目的进行表述。如观察牵牛花,就可根据观察对象,按照不同的目的,选用描写与说明两种不同方式表述。2.按确定的表述对象有目的地观察。如要写《牵牛花》的作文,就需根据确定的观察对象与目的,事先有意地进行观察,然后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来表述。

二.引导观察须善于把握契机,明确任务

农村及小城镇中学生作文能力较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会观察。而语文教师的最初引导须善于把握契机,及时点拨。

课堂上,语文教师一旦有所“发现”,可解放空间,引导学生迅速观察,及时捕捉。如观察“月上窗棂”:皓月初生,树影投射在窗玻璃上,微风吹拂,树影摇曳。学生观察后表述不准,教者可具体描述启发引导。

有时对某种现象的观察,可领学生出课堂外,引导其调动各种感官体味,如观察濛濛雾雨。课间的观察也须教师善于把握契机,及时引导。

课外的观察则须有明确具体的任务。如观察“滚水”,学生观察后写入日记,我阅后读、评优秀者,再对过程作具体指导:锅底渐有小水泡→水泡渐多,像白矾状,上升并发出嘶嘶声→小泡升上水面,嘶嘶声渐大→水面水泡渐多渐大,响声渐强→水面水泡满布,响声强烈→沸腾。观察的捕捉任务往往不能一次成功,而需反复进行。教者只有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写观察日记,他们才会逐渐懂得主动去观察。

三.观察的具体训练

观察是获取知识、提高写作能力的直接渠道,生活就是源泉。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材料的关键,是在一定积累的基础上学会观察。

1.观察“三步法”。

教给观察方法,就是要学生时时、事事、处处留心,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到的和想到的随时发现,立即捕捉,试图再现。发现——无意的、有意的看听;捕捉——调动各种感官感知、思考;再现——先试用口头表述,再行诸文字。这就是观察的三步法,其中捕捉是难点,必须象达·芬奇画鸡蛋那样长期锻炼培养。

2.按照顺序观察。

顺序是指时间、空间和事物本身的条理性。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就须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观察建筑物之类,就要注意空间顺序;表现事物的内在联系、人的认识规律,就应遵循逻辑顺序。实际训练时,还需考虑几种顺序的并存,先单一,后综合,让学生根据观察目的和写作需要去选用。

3.选取角度观察。

观察景物大都有一定的位置,位置不同,视野、视线角度各有差异,所见景物特点就有所不同。正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人、事、物的观察,作文材料、思维角度的选取莫不如此。

定点观察,是指观察者固定在某一位置的观察或观察基点的固定。可分为仰视、平视、俯视、环视四种。

动点观察,是指观察者沿着一定的观察路线,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这是定点观察的连续。

散点观察,是选取某一范围内的若干景点分别观察。这是定点观察的分散。

4.纵向、横向观察。

纵向观察,就是投入全部身心,调动各种感官,力求对某一事物进行追踪观察,了解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如人的生理、性格发展;动、植物的生活、生长习性,随生长期的变化等。

横向观察,实际是一种比较,一种高层次的观察。它是在纵向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纵向观察把握了各个体事物的特性,然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准确把握一事物种类之间以及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观察能力。如学生观察了粉笔、蜡烛等,又了解了教师的职业,引导其进行比较,求出相似点,发挥想象、联想,就能运用象征把物与人联系起来,做到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物说理了。

进行纵、横向观察,记“连续日记”,积累材料,反复比较,提高认识,逐渐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跨越。

四.观察与思维

1.观察与思考的关系。任何观察都需要思考,而思考后的进一步观察却是认知后的实践,这样反复观察和思考,实践与认识,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一步一个台阶。

2.选取观察、思考角度,训练顺、逆向思维。如:雪天,初二某老师上课,学生未擦黑板,劳动委员安排任务不明确,与某同学课堂发生争执,那位同学擦了黑板却把黑板擦摔在了讲桌上,老师气得回宿舍大哭。班主任了解后引导争执者、干部、学生向老师道歉,哭声成了主旋律,而感情也拉近了一步。就这件事,某同学写下了1200字左右的观察日记《雪泪》,中心表现事件本身的师生情。班主任——语文老师向学生读、评后进一步引导:雪情——顺向思维→雪泪——逆向思维→雪情——进一步逆向思维,中心表现对拉近感情起决定作用的无形力量——班主任。这样通过观察、思考角度的变化,就由现象到本质地训练了学生顺、逆向思维,作文也就拓宽了思路。

观察训练须目的明确,就是让学生沿着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把生活变为第二课堂,写作分步达到下列程度:写实(直观感受,如实再现)→

写细(细致刻画,形象描述)→写虚(分析概括,想象联想,逻辑思维)。学生只要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时时、事事、处处主动观察,发现,捕捉,思考,表述,积累。循序渐进,定会成为具备语文综合能力的“速写”画家。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页面分享到:

地 址: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塔林公园东侧    邮 编:037600    电 话:0349-5064759    传 真:0349-5028734    邮 箱:dthcp8@163.com
Copyright ©  2019 山西省应县第四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7005971号-1 
  晋公网安备 14062202000010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后台管理

教学资源:橡皮网  http://www.xiangp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