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第四中学
04

04

03

03

02

02

01

01

新闻资讯

联系方式

山西省应县第四中学

地 址:朔州市应县塔林公园东侧

邮 编:037600

电 话:0349-5064759

传 真:0349-5028734

邮 箱:DTHCP8@163.com

网 址:www.szyxsz.cn

资讯详情

我校“337学案导学法”高效课堂模式理论解读

  • 分类:校园快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2-09-17 1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我校“337学案导学法”高效课堂模式理论解读

【概要描述】

  • 分类:校园快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2-09-17 10:00
  • 访问量:
详情

 一个宗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让课堂充分活起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课标要求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模式,要敢于打破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失衡局面,推翻传统课堂中教师“一统天下”的教学专制模式,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只靠学习成绩衡量学生的教学偏见评价模式,沟通传统课堂中“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教与学两张皮的教学阻隔。因此,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从台前走到幕后,变主演为导演,让学生动起来,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由自发到自觉,由自觉到自主,让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青春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那就是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主宰课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会知识的无穷魅力、体验探求知识的无限乐趣和享受成就的喜悦。让学生动起来要体现在课堂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让学生做到: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动、心动,神动、情动,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探究中去。

 

六字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基本思想,把教学的重点集中在学生的“学”上,而新的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

1、自主:自,指的是教学中的学习主体即学生自己,它强调的是教学中学

生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意识。主,即主动,强调学生的学习出发点,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观意愿,而非被动,是“我要学习”的积极主动,而非“要我学习”的消极被动。

因而,自主学习是与传统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学生为学习

主体,通过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独立阅读、思考、分析、探究、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

2、合作

积极有效的合作体现的是部分和整体的辩证统一。合作不仅强调部分之间的关系,更强调整体效应。在新课标理念下,合作体现的是一种和谐的教学关系和学习关系,即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师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督促、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以此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实现积极有效合作的关键是学习小组的建设。

3、探究

“探究”就是“探索,研究”。它是对一般意义下的“学习”的更高解释,

它赋予学习更丰富的内涵。它强调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的接受与记忆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层面,即知识与技能层面,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即过程与方法以及在知识探索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理念,也是高效课堂的理念。自主是前提,合作是关键,探究是目标,没有自主,合作无法保障,没有合作,探究无法顺利高效实施。它们三者互为有无,互为因果,在具体的实施中做到:自主中合作,合作中自主;自主中探究,探究中自主;合作中探究,探究中合作。

四个基本原则

1.专题化(模块化)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专题化整合。首先是立足于“破”,敢于大胆向着传统课堂教学宣战,敢于质疑和挑战传统教学中的“教材编排”、“课时安排”、“学期计划”、“学年任务”等,把学科知识按照自己的规划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重新整合、综合设计、有序实施,从而把“三年”贯通起来,要有“三年一盘棋”的整体意识,把“三年”当成一首完整的曲子来谱、来弹。

专题化要做到学科知识的整合、迁移、贯通。

整合就是要按照学科内容进行“单元”归类;打破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限制,把相关联知识上挂下联,“左顾右盼”,以“大学科”的眼光和视角来围拢归整学科相关知识。

迁移,即跨越学科、学期、学年的界限,实现迁移、对接,形成知识链条的完整性,形成从点到线,由线成面,由面而成立体网状的迁移,避免传统知识教学中的片段性、片面性,从而实现知识教学的有序性、整体性、完整性。

贯通,即把三年的教学计划和规划当成一首完整的曲子来弹奏。在教学流程上,要求教师先“消化”知识,然后再依据课标和考纲重新编排,把“营养”反刍给学生,再经过学生“自主消化”,转化成能力和成果。

经过专题化的整合,可以较为巧妙地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关系,既充分发挥了教师无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较好地规避了“任由学生自主”而导致的课堂无序、效益不好控制等现象。

2.问题化

所有的知识点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即知识问题化,由问生思,以问拓思,因问选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要由问题开始,在问题中演进,从问题结束。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类型丰富、质量优良、遵循认知层次的有效教学问题来贯穿教学过程,以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与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实现学生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理解。学生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有效教学问题逐层解决问题,接受新知识,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从而解决新问题,拓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总之,学生学的过程是解决、发现、再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下列示意图:

 

 

 

接受问题

掌握新知识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发现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

掌握新知识

······

整个教学模式从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评价要有逐层、逐步推进的思想和观念。如学习目标要分层次、学习内容分层、问题层次化、学案编制、教学评价层次化、学生管理层次化、学习主体分层达标。

4.滚动式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联系我校学生底子差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常常“回头看”,巩固复习,强化记忆。按照记忆规律,多次重复知识点,使学生达到识记的目标,即所谓“滚动式”。各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对于重难点进行滚动测试强化。由点滚动成线,由线滚动成面,由面滚动成立体式知识结构网。

3.4两大支柱:学案和学习小组

支撑“学案导学法”高效课堂的两大支柱是学案和学习小组。学案是教与学联系的纽带,学习小组是教与学互动的桥梁,因此学案的编制和学习小组建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与关键,这既是方式方法又是工具。学案编制和小组建设在下文会详细介绍。

337”含义解读

一、“3”:创设三种课型

    遵循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按照素质教育相关理念和要求,结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创设了三种可操作,易操作,能达成目标的课型:

1、自主课

自主课是“学案课堂”的基础,在预学案的引领下,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小组内合作讨论,主要完成对学习内容的基础和初步把握。

在自主课上,要求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探究;要求教师不能讲解,只能观察、倾听。基本程序:

1)教师为学生创设理想的能激发学习热情的学习情境,即精巧的导课,

并使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2)学生在预学案的引领下,对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化预习,通过读教材、

查资料、自主思考完成学案上老师布置的问题与任务;

3)自主预习完成后,小组组长组织组内成员围绕自主学习中尚未解决的

问题展开讨论;

    4)教师要参与到小组中,通过观察、倾听、提问等方式来了解小组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5)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对个性问题进行有效的评价,答疑解惑,同时生成共性问题,并及时反馈给教师。

自主课的核心要素是预习要充分,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哪些问题已解决,哪些问题似懂非懂,哪些问题干脆不懂,做到心中有数,为展示交流做准备。只有这样,展示交流才能精彩。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自主学习绝非传统教学中单纯的预习,有效的自主学习不仅要求学生积极主动、脚踏实地,更重要的是教师课前为学生编制科学合理的预习案。

在这样的自主课堂上,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学案预设的学习任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因为是以小组为单位,而不是单兵作战,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效果。

2、展示课

展示课是“学案课堂”的核心。展示分为两级展示和两步展示。

两级展示:组内展示(小展示)和组间展示(大展示)

两步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和合作探究成果展示

自主学习成果展示侧重陈述性知识的展示,更多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检查

和督促,起到检验和纠错的作用。

展示课的重点是小组合作探究成果的组间展示,不仅展示知识内容,更要展示过程与方法。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大胆辩论,可以质疑别组,质疑老师,质疑自己,大胆发表自己和小组意见和观点;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见解,积极引导学生展示,对学生的展示作及时恰当的点评和引领,并适时地参与质疑和讨论中,对争论无果的问题及时给予点拨和总结。基本步骤:

(1)随机抽查小组自主学习情况,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可以多生多点展示。

(2)学生合作探究学案预设的探究问题和自主课中生成的共性问题;

(3)展示合作探究成果,学生质疑对抗,教师适时点拨精讲,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教师依据展示情况给予总结和归纳。

3、训练课

训练课不同于以往的考试课,它包括几个环节,首先是教师根据最近学习的重难点,易错点,知识交叉点,为学生设计习题;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习题;随后教师评卷或学生互评;学生在自主课上对错题进行合作探究,找出错误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展示课上学生充分展示,展示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与步骤;教师及时点评、引导补充,共同解决习题中的问题,最后一个环节是反思,达到总结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课不是固定的,可以单独成课,像单元测试、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后,可以采用这样的课堂模式;也可以与自主课和展示课自由搭配,如在展示课后期以训练的形式达到当堂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以上课型只是常用课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可以灵活处理,灵活组合,或单独进行,或两者合一,或三者组合,也可创设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型,如复习课、反思课、学期总结课,试卷讲评课等等。

二、“3”:三案,即预学案、探究案、训练案

学案不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它有很强的操作性、实用性。“三案”是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和三种课型而设置和编制,但与三种课型不是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它们可以互相灵活地组合,互为支撑。

1、预学案

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在预学案实施中,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预学设计,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课文进行预习,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预学案作为指导学生预习与教师教学的有效载体,一定要及时收回,以利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预学案所反馈的信息,有针对性的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有充分的预习作为铺垫,课堂上,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重点问题,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预学案的实施过程,所有的学生都是有备而来,因此,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探究案

探究案是在预学案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陈述性知识)的运用、迁移、拓展和提升。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有思维量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突破规律,理解重点,突破难点,理解并掌握相关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创新学习,实现能力的互补互助,以促进共同发展和提高。

探究案“337高效课堂”模式中学案的核心和灵魂,它关乎高效课堂能否高效,因此,设计时要坚持三个原则即技能系统化、系统个性化和能力具体化原则。要把传统的、感性的、瞬间即逝的口语教学语言,推敲锤炼成可以反复琢磨深思的导学方案或问题,指导学习,指导探究,指导创新。

3、训练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获得知识并及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才能获得学习的快感,才能享受学习的成就感,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学习,成就学习,价值学习,高效学习。训练案主要针对训练课编制的,相似于练习题,但高于练习题,是针对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及时巩固和提高,在情境挑战与成就激励中树立学习的自信,激发学习兴趣。通过适时有效的训练,使学生突破知识的局限,突破方法的局限,融会知识与方法,超越知识与方法。

    训练案应坚持层次化原则,我们一般可分为三个层级:“基础过关和知识应用”为难易适中的必做题,占试题总量的70%;“能力提升和技巧训练”为较难的选做题,占试题总量的20%;“自主探究和个性发展”为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占试题的10%。

三、“7”:课堂教学七环节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有七环节:

目标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过关测试——总结反思——巩固训练。

1目标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目标,这是整个高效课堂的首次“点火”。匈牙利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过程是从行为和感知开始的,进而发展到词语和概念,以养成合理的思维习惯而结束”。没有情境,没有经历,如何感知?又如何认知?由此可见,情境创设,目标导入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作为整个课堂的起点,创设课堂情境,就是用一定的事例、故事、数据、现象等,把学生引入一种情境,然后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激励探究,从而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精巧导入。这种以情境设问推动学生感性体验,进而以积极的求知心态进行探究过程的理性思辨的导课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知识的欲望,提高课堂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本环节不能简单认为是出示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更主要的是激发学习热情。

2)自主学习:

弗罗里达州一所学校的校训是这样的:让我看,我会忘记;让我听,我记不

住;让我参与,我会明白。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参与的一种形式,是一个学生自我体验的过程,通过这种体验进而达到点燃学生探究和创新火把的目的,使学生在这种体验过程后,对知识的记忆更牢固,理解更透彻。通过自主学习,培养“会学习,会创造,会生存”的终身学习型、创新型、个性化发展型的智能人才。

 一般来讲,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四个基本特性:目标性、选择性、独创性和

自我调控性。

我们的自主学习分为课内自主学习和课外自主学习两种类型。

课内自主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预学案的要求,完成预设的学习内容的一种即时自主学习方式。课外自主学习是按照学案或老师布置的任务,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

3)合作探究

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我们的学生将面临一个复杂、多元、多变、互助共赢的社会。因此,他们不仅要学会如何竞争,更应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共同探究。

“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探究是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合作探究是一个教学环节,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自主学习的高级形式。

4)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页面分享到:

地 址: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塔林公园东侧    邮 编:037600    电 话:0349-5064759    传 真:0349-5028734    邮 箱:dthcp8@163.com
Copyright ©  2019 山西省应县第四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7005971号-1 
  晋公网安备 14062202000010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后台管理

教学资源:橡皮网  http://www.xiangpi.com